明天就是“五一”假期了,除了逛鼓浪嶼、曾厝垵等景點,廈門還有別的打開方式嗎?今天,就不妨跟著記者,去廈門的老街里尋找一些答案。
說到溪岸路這一帶,大部分人的印象可能是這樣的
記者 胡蘭蘭:這真的是以前放學就會來吃的一家店,好吃。
現在,它也可以是這樣的。
記者 胡蘭蘭:所以老板在哪里?老板經常會在對面坐著看書玩啊??磥磉@邊的店主都很佛系呀,開店很隨心情。
不管是面積不大個性十足的小店,還是影視劇里癡情男主張萬森的家,這些元素仿佛成為了這里的新流量。在小紅書等網絡平臺隨便一搜,這些老街仿佛成為了另一個城市爆款,引得大家紛紛種草。
游客:所以特意選這個店?對。這是網紅店是嗎?之前就知道了,因為小紅書上什么平臺都有。
游客:(怎么想到來這里?)因為看到了那個電視?。ā兑婚W一閃亮星星》),好看,所以我們才來打卡。很特別,感覺廈門這些就好像只有廈門有這些建筑,我們湖南是沒有這些建筑的。
市井,新潮,傳統,現代,這些看似沖突的元素,混搭在這平平無奇的老街巷里。是怎樣的“魔力”,吸引這些新潮小店紛至沓來?帶著好奇,我們跟幾位店家聊了聊。
現場:你這已經泡上茶了。我給你拿個位置坐。這生活也太愜意了吧。閩南人做生意不都這樣嗎?
這位生意做得很愜意的老板,叫余藝忠,一位“95后”,在溪岸路經營這家鹵味店一年多了。作為自家品牌在廈門的第三家門店,它展現了藝忠這一代的新潮閩南范兒。
鹵味店老板 余藝忠:以前門板老木頭我們拿來做外包,然后一些折疊的窗戶都用木頭。屋檐(很古厝的感覺)。對,就是想用閩南古厝的元素。(你們還放了閩南語歌)這是我們的BGM。(生意怎么樣?)還不錯,會比老店好,因為我們加了新的元素,我們的視覺各方面都會區別于傳統,又有酒和咖啡。
之所以選擇把店開在這里,除了考慮店面租金等成本因素外,更源于自己兒時的記憶和對老街的情懷。
鹵味店老板 余藝忠:小時候愛吃糖,這邊有口腔醫院。(你是經常來這就診嗎?)對,然后看完牙齒補完牙,就會直接去門口有一家西門土筍凍,從小吃到大,也會經常來中山公園劃船,沒想到長大之后,把家里的品牌也開來這條街道。這邊生活氛圍,老街的氛圍,你會發現這邊是一種很安逸很舒服的老市區,非常浪漫。
現場:然后你看這個街道這樣拍過來,好看,拍出電影質感。
跟藝忠一樣鐘情于老街的,還有阿木。不過他的餐飲店,明顯更前衛大膽一些。無論是風格前衛的裝修,還是絡繹不絕的潮人,每一個元素似乎都在“挑戰”老街的包容度。
餐飲店經營者 阿木:我們裝修黑色,他們路過都會說,這個店搞得黑不溜秋,哪有人做生意搞得這樣?(誰這么說???)周邊的居民,后面我們開起來很火的時候,他們說,做生意還得是你們年輕人會做。
雖然當初把這家投資較大的店開在老街,受到了不少人的質疑,但開業半年多,這家店已經成為了這條街的網紅打卡點。不過對于阿木而言,他更希望自己的店能“去網紅化”,真正融入這條老街。
餐飲店經營者 阿木:(這條街)代表廈門的味道,這個味道可以有很多種含義。包括吃的味道、生活的味道、市井的味道。(那你算這味道中的其中哪一種味道?)我算一個年輕創新跟歷史的東西,結合的。(新的味道)對,新的味道。
所以要說老街到底有什么魔力,我想在他們娓娓道來中,已經道出了各自的答案。這些裹挾在生活中,再日常不過的場景,卻是最能代表廈門氣質的城市精彩。那么,面對這些層出不窮風格迥異的店鋪,老街里的居民是什么態度?社區與他們又保持著什么樣的關系?明天,我們繼續在老街尋找答案。
相關推薦